
會議現場

與會人員合影
本網訊 7月21日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文物建筑保護用新型天然水硬性石灰基膠凝材料制備方法及作用機制”項目啟動和專家咨詢會在京召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劉波、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科技處三級調研員王斐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汪文生主持。該項目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牽頭,太原理工大學、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共同參加。
劉波表示,保護國家文物,特別是古建筑,是守護民族記憶與文化根基的關鍵,迫切需要現代材料科學深入研究并開發與之兼容的修復材料,以真實延續傳統風貌并實現長久保存。他希望在我國文物界和材料領域專家的關心和指導下,項目團隊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支撐、加強人才培養傳承,高標準推進項目工作。學校愿為古建筑修復材料研究提供便利條件,希望與太原理工大學和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加強合作,踐行好行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答題、市場判題的新模式,為服務國家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王斐介紹了山西省文物保護情況與需求,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李向東主持項目實施方案咨詢和論證環節。項目負責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王棟民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工作匯報,課題和任務負責人就各課題與任務的研究和實施方案進行了匯報。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項目實施方案及團隊研發能力,并對項目實施方案及項目研究有關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指導建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李向東,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教授崔源聲,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郭宏,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秘書長、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主任曲亮,北京建筑大學副教授朱宇華組成評審專家組,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技術指導和專業支持。
項目聚焦山西省內磚瓦石類古建筑、土遺址和壁畫地仗層保護需求,旨在開發面向不同文物修復場景的新型天然水硬性石灰基修復材料,實現新型文物修復材料在山西文物修繕領域的試點應用,推動山西省文物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科學保存和永續傳承,為全國文物修復建立示范。
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項目及各課題負責人、研究骨干等30余人出席會議。